智啟教研新境 賦能教育未來
——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舉辦“人機協同:GAI在課題研究中的深度應用”專題培訓會
2025年2月25日,春風和煦,智慧之光閃耀嘉興。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以其前瞻性的教育視野,成功舉辦了一場以“人機協同:GAI在課題研究中的深度應用”為主題的專題培訓活動。此次盛會由秀水高中教科研副校長鄭軍亮主持,特邀嘉興智慧教育聯盟講師團杰出成員、海鹽高級中學楊晶老師擔任主講。全校教師濟濟一堂,共襄盛舉,攜手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科研深度融合的創新之道。
技術為基,架起認知與教育的橋梁
培訓伊始,楊晶老師以“人工智能基礎與教育邏輯的交融”為引子,巧妙地將AI技術的深奧原理與教育教學的本質相聯系。她以“教AI認貓”為例,生動類比教學本質:AI通過輸入1000張貓的圖片建立知識網絡,再通過算法預測新樣本,這與學生“知識積累到理解應用”的學習過程異曲同工。“GAI的‘預訓練’如同背誦整座圖書館資料,而‘注意力機制’則像人類篩選重點信息的能力。”她強調,教育者需理解AI“模仿規律而非真正理解”的特性,才能科學運用工具。她展示的AI創作詩歌《春韻逸懷》,不僅彰顯了技術的非凡創造力,更啟迪了教師對于人機協同邊界的深刻思考——教師需如導演般精準把控,賦予AI輸出以靈魂與藝術之美。
教學革新,AI賦能全場景智慧教育
在教學實踐環節,楊晶老師系統地剖析了G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四大革新應用:
1.教學設計:AI可快速生成跨學科課程框架,智能匹配教學資源,并自動設計分層練習。
2.生成圖片:通過文本指令生成教學示意圖、歷史場景復原圖,使抽象概念可視化。
3.批改作業:智能系統不僅能識別錯誤類型,還能分析學生思維路徑,生成個性化錯題解析。
4.個性輔導:基于學情雷達圖,AI為每位學生定制學習路徑,教師則聚焦情感引導與高階思維培養。
5.生動比喻:“AI是想象力無限的‘作家’,而教師則是駕馭智慧海洋的‘導演’。”
通過現場演示“AI學情分析系統”,她進一步強調,教師的核心價值在于創新設計與情感引導,而AI則是教師得力的數據助手與靈感激發者。
科研提質,智能工具助力課題全周期管理
針對教師關注的課題研究痛點,楊晶老師揭秘“人工智能驅動科研閉環”的奧秘:
1.定選題:通過語義分析鎖定學術熱點,如輸入“我是中學教師,觀察到學生碎片化閱讀導致深度思考能力下降”,AI自動關聯“認知負荷理論”等學術概念,推薦前沿研究方向。
2.做綜述:利用秘塔AI生成研究趨勢圖譜,通過杭州圖書館數字資源智能檢索文獻,AI自動提煉核心觀點并生成可視化綜述框架。
3.寫方案:基于RTGO框架(角色-任務-目標-操作),AI生成包含三級目錄的課題大綱,智能推薦創新理論視角。
4.做研究:從問卷設計到數據分析,Kimi、智譜清言等工具可完成情感分析、數據可視化等復雜任務。
5.結課題:AI輔助論文降重、潤色,通義千問自動檢測學術規范,提升成果轉化效率。
她特別提醒教師注意AI可能產生的“事實性幻覺”與“忠實性幻覺”,強調交叉驗證與精準提問的重要性,并現場演示了“小浣熊”工具在檢測AI生成內容可信度方面的應用,堅守倫理紅線,確保數據安全合規。
生態共建,開啟人機協同教育新篇章
總結發言中,鄭軍亮副校長指出:“我們要讓AI成為教師的‘超級助手’,攜手共創教育新生態。”他寄語全體教師,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未來,善用AI技術,重塑教育格局,讓教育的智慧之光照亮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
此次培訓活動,不僅標志著秀水高中在教育智能化領域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與升華。當AI的“智”與教師的“慧”完美融合,一幅“技術賦能、溫暖人心”的未來教育畫卷正緩緩鋪展,引領我們邁向更加輝煌的教育未來。
專家介紹
楊晶,嘉興智慧教育聯盟講師團成員,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碩士,海鹽高級中學數學教師。中國教育電視臺教師培訓項目實施與執行專家,學科網“教育均衡計劃”專家人才庫成員。曾獲嘉興市教育技術先進個人,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AI案例被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教育部“2024年暑期教師研修”錄用,17節課入選省級精品課例,8門課程錄用在《數字賦能課堂教學——百個備授課實用技術與技巧》中,并正式出版。網絡課程《高中解析幾何中曲線生成的探尋之旅》關注人次達1萬多人次。
文字:姚樹標 圖片:顧恩廷
編輯:金惠芬 一審:包玉蘭
二審:鄭軍亮 終審:蔡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