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組建設之深研共進篇⑮】
致知力行,進而有為
嘉興教育學院通用技術教研員馬中江老師來到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進行調(diào)研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
行之愈篤,知之益明。
為切實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11月11日,嘉興教育學院通用技術教研員馬中江老師來到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進行調(diào)研,了解學校通用技術教學情況,并對本學科的教學進行指導。通用技術備課組全體教師參加了調(diào)研活動。
首先,由張晨燾老師在高二(7)班上了一堂《材料的性能》公開課。張老師通過陶土制壺、鋼材鍛刀與炊具發(fā)展史的例子引出了新課的內(nèi)容,介紹了四種常見材料分類。在上課過程中,張老師結合圖片案例講解了木材、金屬、塑料等常見材料的性能與優(yōu)點,讓學生體驗折斷不同紋路的木條、鋼絲鉗剪兩種金屬絲的實驗,理解木材的各向異性與強度、剛度、硬度三種力學性能。課堂最后,張老師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進行了總結并講解了習題,以檢驗同學們的課堂學習效率。
課后,教研員馬老師與備課組的老師們進行交流。他說,張老師的這堂課教學目標準確,教學時間安排合理,教學結構完整,整個教學流程中,結合教學重點設計的體驗活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他建議在講解時,對知識點進行拓展,例如在講解炊具發(fā)展史時可以引入傳統(tǒng)文化或是著重對學生價值觀、技術意識的培養(yǎng);又例如在講解木材各向異性時可以以實木桌椅等為例,讓學生觀察桌腿、榫頭等結構是什么紋路,為什么要這么制作,實際使用時是如何受力的,從而便于學生理解;也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讓知識點與生活結合更緊密。最后,馬老師提出學科建設的兩點建議。第一,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結合教育理論,開展教學課題研究;第二,應該多看教材、課標,重點研究某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在研討過程中,教師們表示,在今后的通用技術教學實踐中,會積極采納并落實這兩點建議,設計出既富有創(chuàng)新性又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課題。另一方面,老師們也認識到深入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的重要性。備課組準備選取一兩節(jié)核心課程作為深度研究的對象,細致剖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學情分析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優(yōu)化,力求每一堂課都能精準對接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高效教學。
教研員馬中江老師此次來秀水高中的調(diào)研,給通用技術備課組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了參考。通用技術備課組將以此次調(diào)研活動為契機,努力研究教材及教法,提高課堂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文字:莫勇翔
圖片:莫勇翔
編輯:金惠芬
一審:王碧秀 包玉蘭
二審:鄭軍亮 終審:蔡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