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化學課堂 匯集教學智慧
近日,嘉興市本級基于自主學習的思維課堂“優教”項目專家組來我校調研。
調研組成員主要采取聽、看、查、訪、談等形式,對課堂教學、教學常規、學校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細致的調研和指導。
走進化學課堂
調研員陳進前老師走進高三和高一的化學課堂,對課堂進行專業的聽課評課指導。
在高三(4)班,陳水榮老師上了一節以“催化劑原理及應用”為內容的復習課。
基于高三學情分析,陳水榮老師說,“高三學生對催化劑原理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知識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較大的誤區和盲點。”基于這一情況,他確定了“講什么”。
在“如何講”上,陳老師著重思考了“學習過程”。陳老師從“催化劑與反應歷程”“催化劑與活化能、焓變”“催化劑與反應物的選擇性、產率”“催化劑與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影響催化劑活性的因素”等方面,精選典型例題,系統講解,突破重難點。
在高一(1)班,王鴻燕老師開課的課題是“乙烯”。她重點思考了“情境”,通過水果催熟作為情境導入,引出乙烯的化學性質。她以“學習真正發生”“學生有實際獲得”為思考要點,組織學生通過搭建乙烯和乙烷的模型,對比兩者的差異,引出碳碳雙鍵使乙烯變得更加活潑。
她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通過動畫展示了乙烯加成反應的機理,并引導學生自己書寫乙烯與氫氣、氯化氫、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最后,王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用球棍模型搭建聚乙烯的形成過程。
評價課堂亮點
化學專家陳進前老師對兩節課做了細致點評。
他認為陳水榮老師能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針對性地進行專題復習,所選例題具有代表性,對學生催化劑知識的體系化有較大幫助。
他肯定了王鴻燕老師引導學生搭建球棍模型的細節,課堂能促進學生對模型的認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同時,學以致用,通過聯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到乙烯在我們日常生活及化學工業上的用途,讓化學學有所用。
提出切實建議
陳進前老師建議高三復習要重點關注二考的復習角度,實驗復習應回到實驗的基本知識,多研究課本中的實驗,從課本實驗中挖掘重點知識。同時,要從幾個模塊的融合角度進行復習,把反應原理與物質結構的知識融入有機化學的復習中去。高一、高二的化學教學應該為高三的化學選考做貢獻,通過對高考化學試題的研究,把高考的學科知識點落實到平時的教學任務中,使化學教學更加準、實、活。
化學組老師們細心聽取教研員給予的針對性指導,思考其提出的切實可行的建議。我校化學教師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以化學課堂為主陣地,匯聚教育智慧,優化教學管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習思考,在研討交流中提升專業能力。
【專家介紹】
陳進前,正高級教師,原杭州市高中化學教研員。1993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8年評為浙江省第六批特級教師,2011年評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19年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優秀作者稱號。近年在《中學化學教學參考》《課程·教材·教法》等雜志上發表過百余篇論文,有四十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化學教與學》全文轉載。在培養指導教師方面有較多研究和實踐,有多位指導對象已晉升為中學正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