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
物理教研組“同課異構”活動
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搭建一個互相交流、探討、展示的平臺,秀水高中物理教研組于2021年10月20日和21日在本校進行了針對物理新教材《牛頓第三定律》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此次活動由孫宇凱老師主持,旨在經驗分享和資源共享,秀水高中全體物理教師參加。
新教材中的《牛頓第三定律》仍相較于舊版來說,有了很大的變化。原本處于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中,而新教材把它放入第三章相互作用里。牛頓第三定律是研究物體間相互作用力的規律,在學習了三個性質力——重力G,彈力F,摩擦力f之后,緊接著認知牛頓第三定律有利于學生對下一節受力分析的把握。對學生解決力學問題的準確性上有很大幫助。
高一物理組楊海老師和孫毓斌老師從我校高一學生的學情出發,深入貫徹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新理念,結合個人對教材的二次處理,對牛頓第三定律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設計。
在整節物理課的教學過程中,楊老師帶領學生從拍手、推墻、擠壓氣球的體驗中,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接下來,通過彈簧測力計粗略得出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再通過DIS實驗精確總結出一對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線的結論,由此得出牛頓第三定律。然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歸納總結一對相互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聯系和區別。最后,引導學生做受力的初步分析。
孫老師的教學設計以物理核心素養為導向,將教育目標定位在學生終身發展的行為習慣和關鍵能力的養成,在教學中不斷為學生提供面對問題、探究問題、找出證據解決問題、解釋問題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熱情,在主動學習與探究中養成行為習慣,發展關鍵能力。“高大上”的育人目標的“落地”取決于教學能否“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形成物理觀念,重視實驗探究,培養科學思維,學會合作交流,培養科學態度和責任,關注實際問題,嘗試科學創新。課堂上,通過孫老師的引導,同學們初步總結出了相互作用力的性質。接下來同學們在孫老師的帶領下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彈力測力計用實驗方法探究得到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并通過氣球、馬拉車、斜面上的靜止物塊等生活實例進一步理解了牛頓第三定律的內涵。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區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孫老師舉出了掛在樹枝上的小猴子的例子,聲情并茂的帶領大家一起在互動談論中得出了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區別與聯系。
課程結束后,物理組老師們齊聚一堂展開熱烈的教研討論。楊老師和孫老師對本節內容進行說課,主要講述教學設計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然后,組內其他物理老師就這節課進行評價與建議。而后活動并沒有結束,大家緊接著以《牛頓第三定律》一課為例,探討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新教材編排的優勢。高三孫宇凱老師提出新教材最大的優勢:一線教師的編寫,使得我們最需要的內容在教材或是課后習題中都得到體現,原來邏輯上不順暢的地方通過重組的方式得到優化。石磊老師提出新教材內容更是緊扣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引導學生建立物理觀念;一對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對比,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相互作用力關系的DIS探究實驗更強調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于華芝老師重點強調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特別提出對教材的處理千萬不能忽略新課標的研讀,也提出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立德樹人的培育。
會上強調新教材的變化主要有三點:一是嚴謹性,刪掉舊教材的全部卡通畫,以物理學科應有的嚴肅性呈現給學生;二是現代化,新教材多處進行數字化處理,如DIS實驗、多媒體素材等;三是實用性,舊教材中多處重復內容進行刪減或重組,課后習題更傾向于生活情境等。
本次教研活動不是為了一堂公開課而公開課,更是一場共同研討新教材使用的教研,本次研討的建議給老師們提供了新思路,更是激起整個物理組研究新教材、新課標、新高考的熱情,期待老師們更多的深入研究和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