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蕩的街市、不停增長的疫情數據、時時告急的各類防護用品……無不牽動著你我的神經。深深的恐懼、不安和焦躁,更容易讓人染上“心理”病毒。 防疫非常時期,為了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應對這場“抗疫戰役”,平穩度過開課不開學的心理壓力期,秀水高級中學特別開設了網上心理健康輔導課程。
2月12日晚7點,第一節《心理戰“疫”》健康輔導課正式與全校師生見面。開課的金惠琴老師是我校資深的心理教師。她擅長把脈學生心理,為他們進行積極的心理建設。
為了上好這節“網紅課”,7天前,她就自制并下發一張高中生對新型冠狀病毒認知及心理狀況調查表,充分了解學生這階段的心理動態。當她微笑著出現在屏幕前,用精心準備的課件給大家講解,與學生互動時,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涌上心頭。她極富感染力的表達贏得學生的頻頻點贊。
首先,她利用一幅漫畫幫大家將行為與心理打通,并細致講解了什么是應激反應、如何區分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面對不同的應激反應,她又為學生出謀劃策,提供良方。
正視情緒,積極尋求支持
金惠琴老師告訴學生遇到輕度、中度的心理不適,不要過分擔心,可以利用運動等方式放松自己,聽歌、看書、看電影轉移注意力,向家人朋友傾訴尋求支持鼓勵或記錄心情與自己“辯論”。如果感覺心理不適無法調節,可尋求老師幫助或是撥打各地的心理咨詢電話。她貼心地把嘉興教育系統防疫假期間心理咨詢熱線電話發給每位學生。(圖3)
巧排作息,合理利用時間
她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網友所曬的自娛自樂的事,告訴學生其實高中生的假期時間是可以合理利用的。她傳授一套四象限法則:先按照處理順序編排一下自己所要做的事,集中注意力,用好時間這一寶貴的資源;接著,學會建立不同的坐標系,分清需要做、問、緩、放的事,再加入變量,細化安排。金惠琴老師教會大家用變化、發展的眼光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時間,應對防疫措施的不斷變化。最后,她讓大家暢想一下:當疫情結束,你最想做什么。
30分鐘的課,讓很多學生意猶未盡,他們期待下節課的到來。
暖“心”的一課,戰“疫”良方,讓我們相信所有的堅守都會奔向“團圓”,等到春暖花開時,我們就能一同去踏青。
戴熒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