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質量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主渠道在課堂,而要上好一堂課,首先要做好的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標,依據教育教學理論,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進行設想計劃的過程。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質量,影響到一節課學生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實現。所以,做好教學設計對教學非常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好科學的教學設計,達成教學目的呢?2019年12月13日,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聶劍平來秀水高中,為全體教師開設了“基于核心素養(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設計”的講座。
整個講座內容分三部分。
一、教學設計從目標出發——學習目標的設定與表述
什么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就是經過教學之后,學生能做以前不能做以前不會做的事,學會以前不懂的知識技能。所以教學目標不是任務型的目標,而是結果型的目標。設計教學目標要做到四個明確:明確行為主體——教學目標應該陳述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不應該陳述教師做什么;明確行為指向——陳述要明確具體,要可以觀測。盡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實際的、不確定的語言。明確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等。明確標準(表現程度)——學生必須要明確的任務。概括起來就是教學目標的ABCD——A--audience,主體;B---behavior,行為;C—condition,條件;D—degree,程度。聶建平老師還解釋了新課程標準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可檢測性,求準;過程與方法——可觀察性,求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可感悟性,求恰。他的講解準確而生動,為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提供了范本。
二、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活動的設計
學習活動,就是基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或某一任務的完成,而融入了學科知識與思維方法的學習行為。按照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的特點,常見的學習活動有:聆聽、觀摩、對話、討論、辯論、訪談、朗讀、演講、報告、表演、評論、創作、設計實驗裝置、制作模型、測試、編制圖表等。歸根結底,學習活動要關注三個問題:我們要到哪里去?我們怎樣到那里去?我們是否到了那里。所以,在設計學習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表述活動目標時,主語應該是學生,而不是老師。教師必須從學生認知心理的角度切身設想學生的思維流程,必須知道學生在思維中將要用到什么樣的知識和方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清楚學習活動的具體步驟,從而設計出合適的學習活動。
三、教學設計重視教師的引領作用——科學設計問題,有效思維導航
在講到科學設計問題時,聶老師說,一堂課,問題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一般10—15個問題較為合適。設計問題,可根據教學內容,試著將那些可能是最后結論的內容轉換成一個指向清楚的疑問句。可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相應的一組問題,使之成邏輯遞進序列的特點并最終指向本次學習的終端問題。
聶劍平老師的講座既有嚴謹的科學性,邏輯性,又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他從一個天才少年沉溺于網絡游戲、最終被某大學退學這個反面例子導入,告訴我們,教學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習變成最有趣的活動。就像魏書生老師教授《愛蓮說》一樣,一堂課下來,學生能夠背誦全文。在講述學生的主動學習時,用我們生活中開車記憶類比。我們開車自己找路,一兩次就記住了行車路線;如果用導航,多次都記不住路線。因為開車自己找路,是主動性的;而聽導航開車,是被動性的。在講述教師的引導作用時,他引用了美國教師教授什么是自由的內容。美國老師在講述什么是自由后,要學生設置實驗裝置。一個學生是這樣設計的:他在一個托盤上放著幾個不同顏色的玻璃球,問老師喜歡哪一個。老師認為綠色球最好看,就選擇了一個綠色的。學生告訴老師,所謂的自由,就是能自由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自由。聶老師語言平易樸實,既有新穎的理論,又有大量的事例,把高深的理論融入日常的教學事例中,深深吸引了在座的教師。聶老師循循善誘式的講座,贏得老師的陣陣掌聲。
最后,教科研副校長鄭軍亮作了總結。他說,聶老師的教學目標的表述非常清晰規范,用ABCD歸納非常科學。學習活動四個過程——示范、體驗、反思、實踐歸納的很到位。科學設計問題非常有指向性,有效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導航。他要求,全體教師要以這次講座內容為指導,寫好教學設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成績。
秀水高中重視教育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工作,邀請上海教育界專家來校講座是這項工作的組成部分。我們相信,隨著教育融入長三角工作的不斷推進,秀水高中將越來越多地吸收上海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以此為指導進行教學改革,使秀水高中的教育邁上新臺階。
(圖文 王碧秀)
聶劍平: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高中語文教研員,上海市浦東新區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華東師范大學開放教育學院特聘研究員,上海市高考作文閱卷資深專家,浦東新區高級培訓師。長期研究國內外閱讀與作文命題,著有《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導學》和《高中語文考試命題研究與實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