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和10月12日,秀水高中高一年級化學組開展同課異構活動。本次教學內容為«物質的量濃度»。開課教師為趙王峰和宋春海兩位老師。其他化學組成員參與聽課評課,同時,張錦榮顧問也走進課堂,深入教學調研。
針對同樣的課題,教學設計不同,采用的教學策略不同,所展現的教學風格也各具特色。兩堂課都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取得了異曲同工的良好教學效果,充分展現了我校化學組的積極風貌。
理念先進,時效高效
“最近發展區” 是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理論,他把每個人目前所表現出來的發展程度稱為“現實發展水平”,而個人在學習之后所表現出來的水平則稱為“潛在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在教學過程中,趙王峰老師和宋春海老師都很好的遵循了這個理論。
宋老師對學考標準研究得非常到位,對學生的學情也掌握的非常清楚,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選擇的課堂練習也非常精準。同時,宋老師的語言也很精煉,通過整體(人)與局部(手)的關系闡述溶液中溶質與溶質離子之間濃度的關系,既生動有趣,又降低學生理解難度。通過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形成了關于物質的量的知識網絡。在最近幾年的選考和學考中,題目的信息量逐年增加,所以,宋老師非常重視文本的閱讀,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讓學生抓住物質的量濃度定義中的關鍵詞,深入理解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易錯點,并指導學生通過練習,突破了溶液稀釋這一難點。
趙老師通過一組圖片,展示生活中各種有關濃度的表示方法,回顧質量分數的計算,接著創設一個思維沖突情境,引入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引入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關注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生活生產問題,讓學生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在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過程中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
團隊協作,反思實踐
課后兩位上課教師進行了教學反思,聽課教師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各抒己見,討論熱烈,見仁見智,不虛夸不溢美,把各自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做法與參會教師進行了交流。陸美麗老師和王鴻燕老師分別從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情感教育﹑學習方法﹑教學效果﹑教學特色六個方面加以評價。
陸美麗老師評價兩位老師目標的制訂符合化學課程標準,體現了目標的針對性,適切性,體現概念教學的特點。從整節課看,兩位老師的教學與制訂的教學目標吻合,課上的每一個環節也體現了師生的互動、合作的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能夠化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宋老師將概念教學與生活實例相連,開門見山,引導學生得出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并設計一系列練習鞏固學生對物質的量濃度的理解,同時適當增加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計算,溶液稀釋等問題,并適時給出需要注意的事項,適合我們的學生發展層次。通過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類比溶質與溶質離子之間濃度的關系,語言表達準確、簡練。
趙老師創設一個思維沖突情境,中和10%NaOH溶液100g所需鹽酸的質量的計算,從而在教師引導下引出物質的量濃度概念。整節課設計思路新穎,清晰,領略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形成過程和物質的量濃度的意義,符合學生邏輯思維發展。整節課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從課的引入到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形成,一氣呵成,使學生深刻理解引入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內涵。
王鴻燕老師從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情感教育進行點評。宋老師經驗豐富,對高一的學生也非常了解,學考的考點也研究的非常透,落實到位。針對學生對物質的量的計算比較薄弱的情況,宋老師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時,宋老師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貫穿教學過程始終。在教學過程中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落實雙基;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從人和手的關系類比溶液中離子的濃度,非常形象,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同時,注重練習的選擇,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生的自主練習,再次深化對物質的量濃度的理解。另外,結合生活常識,解釋稀釋問題,深入淺出的突破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