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小巷
高三(12)班 陳思毓
剛寒假不久,我便到一家畫室來補習畫畫。沒想到今天畫的居然是這幅圖——小巷。看著這幅圖,不禁讓我沉浸在記憶中,想起了奶奶家的那條小巷。
奶奶住在西塘,那里雖然是鄉下,但鄉下卻又著別有的趣味。奶奶家那邊沒有什么高樓林立,都是青一色磚瓦砌成的兩層樓房,一家挨著一家,于是便形成了一條條小巷。正是那一條條小巷給了我太多的記憶與歡樂。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到奶奶家玩了,每到寒暑假,我便會去奶奶家度過。因為那里有我的玩伴、那小巷和我可敬的奶奶。奶奶時常牽著我的手在小巷轉悠,告訴我那是王大爺家,這是李二嬸家,王大爺家有條小狗,路過他家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慢慢長大的我和小巷中的小伙伴們成了最好的朋友,我們玩著各種游戲,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晚上的“抓小偷”游戲。那是晚上的小巷特別迷人,小村的家家戶戶都點起燈,咋一看,似是由一朵朵昏黃的燈花串成,加上小巷這個天然的迷宮,帶給我們的樂趣,更是無以擬比的。
小巷七彎八繞,在晚上,昏黃的燈一照,顯得格外的安詳、幽靜、迷人。“警察”們在后面拉著嗓門悠閑地喊著一個個阿拉伯數字,“一——二——三……”,響徹了整條小巷。“七——八——九,好了沒啊?”“好啦!”悠長的喊聲穿過重重小巷,傳入“警察”們的耳朵,于是游戲開始。
“小偷”們是到處躲躲藏藏,心驚膽戰地躲在小巷的陰暗處或四處逃躥,而“警察”們則一語不發,放輕腳步,警惕周邊的動靜。每當發現了一個“小偷”時,“警察”們就大聲嚷叫,然后從各個方向包夾,但如果漏了一個巷口,“小偷”就會從那個巷口逃之夭夭。看似當“警察”的比較難,但細細想來,當“小偷”的似乎更不容易啊!因為如果當“警察”的累了,不想動了,可以躲在一處陰暗的地方“守株待兔”,而“小偷”則不行,因為他們要時時警惕周邊是不是有“警察”,一有風吹草動就拔腿狂奔。當“小偷”經過“警察”身邊時,“警察”只要把手搭在“小偷”的肩頭,“小偷”往往會被嚇一跳,然后就束手就擒。于是只要輕輕一嚇,嘿,又抓著一個了。每當一個“小偷”被抓住,定會引起“警察”們的哈哈大笑,于是一聲聲笑傳向各個巷口,引來更大的笑聲。直到當到了睡覺時間,大人們來喊了,大家才會跑回家去。
嘴角勾出一抹苦澀的微笑,回憶是甜蜜的,可這一切,如今已鎖進了我童年的記憶中了。我已經有三年沒有回去了,也不知曾經熟悉的小巷如今怎樣了?小巷還在嗎?奶奶依舊在月夜下哼著兒歌嗎?
聽媽媽說,那一條條小巷去年已被拆遷了,奶奶搬進了統一的拆遷小區,由于奶奶腿腳不方便,住在四樓的她在很少下樓。
記憶中,一條小巷,很舊很窄,那幽靜的小巷盡頭,透出的時隱時顯的燈光,讓我感到溫暖。如今的我忙于求學,寒暑假也在畫室與文化補習中度過,鄰居似乎從來沒有碰到過。
我真的好想那記憶中的小巷,牽著手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