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路上
黃 河 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2013級
扎堆成片的美術生以后是傳媒生,一夜瘋長,浩浩蕩蕩。原本理智而且務實的中國在高考這件事情上倒先為文藝傾了邊。高考放開了航道,用貌似絕妙的氣息引導著一幫文藝青年走向藝考的曲徑通幽。作為構成藝考大軍的一個小兵,我也是滿懷激情的。
我是一個半吊子的傳媒生,十月、十一月份間隔性地在學校上了一段時間的課,看電影寫影評,練普通話和即興評述,十二月就跟著學校隊伍浩蕩地去浙江傳媒學院考試。身心俱疲是肯定的,兼顧文化課和專業課也必然要付出多于其他同學的精力和心血。晚自修寫不完的試卷,帶回家繼續加工;上課把影評偷偷摸出來壓在課本筆記下面偷偷地寫,偷偷地在腦子里閃回電影鏡頭,偷偷地感受藝術的魅力。
2012年的傳媒專業省統考放在預言的世界末日。大巴載著我們駛進落雨的下沙,在大學城間靈活地穿梭。第二天一大早,我們穿得正兒八經,踩著高跟鞋,拙笨地奔跑在路燈照耀的路上,趕著去化妝,一路上笑語歡聲。跑到店里手腳冰涼,大衣里包裹著的身體卻持續地狂熱。一個小時以后,鏡中的自己臉像被糊上了一層殼,顯得陌生。約定俗成一樣的,漂亮的姑娘和好看的男孩子才能有進表演系和播音主持系的資本,或者說五官端正漂亮總是更有優勢。像資質平庸的我們沒有往表演系擠的想法,就考編導吧,但在臨考前看到皮膚白皙面容姣好身材窈窕的女孩子,覺得哪兒矮了對方一截,同時也在心里安慰自己,“她們足夠漂亮根本就不稀罕考編導系”,又總要在排隊候考區看到她們的背影,心里一緊,整場考試小心臟不停起伏擺蕩。
編導一場筆試中間穿插了十五分鐘的清場,那天杭州下了一點點小小的雪。前所未有地冷啊,哪兒都是風口,呼哧呼哧地往你骨子里灌著陰風,根本就無處可躲。無論是文藝的短片觀后感還是理智的課本理論,在埋頭狂寫幾個鐘頭之后,一交了事。一出考場冷風一吹頓時清醒,回想一下剛才的慌亂和不知所措,覺得自己超乎常態的緊張是大不必要的。
現在我坐在北京電影學院溫暖的教室里,回憶起高中的生活,恍如在夢中。去年年底,寒冷的冬夜里我站在學校音樂教室門口等著老師帶鑰匙來開門上課,那個時候的我從來不敢想今天的自己會如何,甚至不敢想象如果連統考都不通過該如何是好,身體里的千萬根弦緊繃著。同時也覺得最好的也不過如此,它艱難,但是一旦沖破,就是柳暗花明。
更多的藝考生的把虔誠放在眼里,拴在手上,虔誠過我千萬倍。他們從很早很早就開始努力,通過各種渠道練習,投入不勝數的人力財力精力。然后到了考試這個坎,無論專業課還是文化課,一個沒有邁過,捶胸頓足。藝考之路,不容易啊。
如今我邁進藝術院校,之前的種種艱辛苦楚我都能用輕松乃至戲謔的語氣調侃了。我也真正意識到,進入藝術院校只是一個開始,意識到學習藝術只是一個攬你入懷的動作,在或不在她懷中,都不是推動或阻礙你前進的助力。我還沒有資格談藝術,弄不好搞不了藝術反而要被藝術搞好多年。這個開始,推不推得開藝術之門,門后是什么風景,都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切忌“我要成名!”“我要是導演!”的激情。投身藝術是拔高自我的過程,是把各種美的極限放大,放大給世人看,給這個世界看的。我們需要在閱片量上超越過其他人,關注影片的所有細節,無論好片爛片。這個過程非常艱險且漫長,苦得足夠打亂你全部的生活節奏。臺上的光鮮是藝術當中極小的一部分,演員歌手沒有功底,沒有幕后的一切,無論誰也坐不到今天的位置。別去過分苛求。
一年為期,到了藝考的季節,又有一幫把夢想這樣昂貴的東西揣在兜里的男生女生們在去趕考的路上,信心滿懷。即使這個圈子現在并不明澈,貌似渾水一潭。捫心要清楚自己要什么,長一雙會看的眼睛,會痛會歡喜的心,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你就是自己的神。
我們在等你們一起造夢,希望你們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