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諾什·科爾奈
世界著名匈牙利經濟學家,匈牙利科學院院士,瑞典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榮休教授,以對共產主義國家的計劃經濟的批評和分析著稱。他的《短缺經濟學》等著作在1980年代對中國知識界有很大影響,對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中國缺少引導人們自由思考的教育
鳳凰財經:您還研究了“過剩經濟”這個概念,深信“創新是過剩經濟優于短缺經濟的首要特點”。在當今中國,我們可以發現“過剩經濟”的各種表征,但強有力的創新尚未變成現實。您如何分析和看待這個問題?
科爾奈:1999年訪華時,我被帶到商店里逛了逛。當時我的反應是:“短缺經濟不復存在了!我要寫一本新書《過剩經濟》。”之后我的確完成了這本書,還在其中記錄了這段插曲,它是我的靈感來源。
“過剩經濟”指商場里擺滿物品,供應極大豐富,產能過剩。譬如,眾所周知,全球的汽車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也不例外。
過剩導致銷售者相互競爭。這是非常健康的,因為它有力地激勵了創新。
創新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制造出革命性的新產品,如復印機、個人電腦、盤尼西林等。誰是第一個使它們實現商業化的人?第二個層面:追隨者對這些革命性產品進行改造,并將它們推廣開來。
中國在第二個層面上已經非常出色了!創新產品得到迅速的推廣應用。過去我夫人一直在用美國或日本產的電腦,現在已經改用中國品牌了。
相較而言,中國在第一個層面的表現沒那么突出,或許我不太了解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反問一個問題:“中國缺少什么?”中國的研究者應該能夠找到答案。
對答案的猜想之一是:“中國缺少引導人們自由思考的教育”。中國的教育要求學生循規蹈矩、聽話順從、人云亦云。中國人應該用開放的心態接納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