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握的奇跡:高三“一模后”復習思路
(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教科室摘錄)
高三一模前,主要完成知識的講授,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知識儲存的過程。但儲存到學生大腦中的知識,當然還包括很多沒有儲存到學生大腦中的知識,還仍然是公共的知識,還沒有形成學生自己的個人知識。當學生用公共知識來考試時,如果運氣好,那就用對了;如果運氣不好,那就做錯了,畢竟不是自己的個人知識。所以,要把這些公共知識轉變為個人知識,才可能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模到二模,要完成教師“教什么”向學生“學什么”的轉換。教什么是把教材從薄教到厚的過程,是一個把壓縮并建構后的知識體系,進行解構和解壓的過程;但從一模到二模,是學生把對教材的學習,從厚又回到薄的過程,是一個對整個高中所學知識進行重新壓縮和建構的過程。通過二模,要盡量做到把教材上的知識,把教師掌握的知識,轉變為學生自己建構起來的知識,這個時候的知識并不一定全面,但一定要系統化,當知識沒有系統化時,學生學習難免掛一漏萬;只要學生把這些知識系統化了,那也就只是掛萬漏一了。
從二模到三模,要完成學生“學到什么”向“提取什么”轉換。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這本身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得告訴別人,你自己學到了多少知識。而且,驗證你學到了多少知識,并不是你自己如何表達,而是你必須用命題人的試卷,用特定的題型來證明你掌握了多少知識。到了這個階段,教師要把所有知識點與相應的考試題型對應起來,學生在應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時,不但要證明自己已經記住了這些知識點,還要知道用什么樣的題型來表達這些知識點,知道了如何通過這些題型甚至于如何利用這些題型來表達這些知識點。
從三模到高考,要完成準備“考什么”向準備“怎么考”轉換。真正上了高考的考場,是需要有一些具體的應對技巧和良好的心理準備。哪些學生需要選瀏覽卷,再整體規劃應對整個卷子的戰略;哪些學生只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就做。理綜和文綜試題放在一起,學生應該怎么分布時間,才可能起到效用最大化。還有,面對那幾張決定自己命運的試卷,自己如何才不緊張。所有這一些,都是要求在三模后解決的。還有,就是這段時間如何把興奮期調整到高考期間去,避免因為生理原因拖垮了高考。
高考不可能有奇跡,之所以每次高考成績出來時,總會有那么多的奇跡發生,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創造了這些奇跡。從一模到高考,還有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的時間就是用來創造奇跡。但奇跡卻是有邏輯的,誰順應了這個邏輯,誰真正地落實了這個思路,奇跡就被我們創造出來了。因此,奇跡也是可以把握的,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把握她的能力;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還是否有信心,去相信奇跡就在我們身上,如果信心沒有了,那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了!
(作者: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