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有四度”看高效課堂
秀水高級中學教科室
高效課堂評價一節課,一般關注四個“度”,即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除了這四個度,還可以看看學生有沒有五個“一”,即一次精彩的展示、一次巧妙的生成、一次得意的發現、一次真實的感動、一次會心的微笑。五個“一”和四個“度”可以簡稱“五四”,歷史上的五四運動,其影響是劃時代的,但愿“五有四度”的提法能成為高效課堂的評價標桿。
自主的程度。學到終極看自主,自主學習可謂學習的最高境界。馬斯洛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狀態下,獨立地發揮出潛能,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越有成就感,越能成為自由、健康、無畏的人。自我實現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教育的真正意義就在于幫助人滿足這種追求,表現出自己的才能,體驗最大的快樂。
合作的效度。新課程學習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合作學習既是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合作學習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能真正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合作學習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共享目標和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相互依靠。然而,過于追求合作的形式而輕視學習的效果,分組隨意沒有團隊氛圍,評價失衡不能促進競爭等現象,影響著合作的效度。合作效度是合作學習的生命。不是什么內容、什么時候都可以開展合作學習的。精心選擇內容、準確把握時機是合作學習有效的前提保證。
探究的深度。探究是學生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享受到求知的愉悅。探究,亦稱“發現學習”,“發現”的多少與難易,取決于“問題的探究價值”與“探究的條件、方式和流程”。提出一個能激起學生好奇心的問題是探究學習的關鍵,給學生創造必要的條件是探究學習的前提,教師的啟發引導是探究學習的輔助,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再按照一定的流程與同學合作則是探究學習的法寶。探究式學習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其特點是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而探究的深度則可看成衡量探究效果的一個重要標尺。
生成的高度。在精彩的課堂教學中,預設和生成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教師必要處理好精心預設與有效生成的關系。要關注課堂生成,針對鮮活的學情施教,通過顯性化的差異統計數據進行反饋調控,捕捉課堂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因勢利導,因學制宜,達到“預設”與“生成”的統一,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中,事先考慮到學生思維習慣的差異,根據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設”,再在課堂上機動靈活地引導“生成”,學生才容易進入積極、能動的學習狀態。過分地確定預設和封閉,缺乏必要的生成和開放,課堂教學則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使師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一次精彩的展示。“展”指發展、伸展、展開,“示”指呈現、表達、交流。參與展示的學生,或個人,或小組,各自發揮特長或融合集體智慧,通過講解、相聲、小品、演唱、繪畫、情景劇、采訪、播報等多種形式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結論。他們在展示準備和實際展示過程中得以學習、鍛煉和成長。觀展的同學則在評價、欣賞、反思過程中吸收和借鑒。展示在于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點燃學生的“交流情”,增強學生的“驅動力”,讓孩子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所以,一節好課,離不開展示。
一次巧妙的生成。高效課堂的典型特點是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就不要有太多的清規戒律,那種統一規范、整齊劃一束縛下的孩子,整日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是很難有生成的,沒有生成就沒有欣喜。課堂要活起來,也需要多元互助,以思想啟迪思想,以智慧生成智慧,沒有生成就沒有創新。效果要好起來,就要以總結學習方法為主,摒棄死記知識的做法,引導學生每學一課,都以順口溜、知識樹、思維導圖等學生喜歡的方式去生成,去形成自己的成果。
一次得意的發現。新課標特別強調,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對象的區別和聯系,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發現學習亦稱探究,讓結論在過程中自然生成,讓抽象理解變為活動體驗。教學就是提供條件,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儲備上有新的發現、新的生成、新的感悟。發現學習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探究發現獲得的知識是學生自己主動建構起來的,是學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屬于學生的。教師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老師教給的東西再好,是別人的,學生不愛惜,而一次得意的發現,會讓學生敝帚自珍。
一次真實的感動。理想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理想課堂應該是知識、生活與生命的共鳴;理想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理想課堂應該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理想課堂應該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當我們把所有的問號放飛到人文的天空,會由衷地感嘆——生命是一個燦爛的歷程,教育要讓每一顆心靈都得以智慧的滋潤,要讓每一程人生都充滿燃燒的激情。課堂就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展示欲,創設條件,營造氛圍,讓孩子學會,會學,樂學,創學。課堂就是立足學會,激發興趣,培養能力,形成智慧。簡而言之,課堂必須充盈著情感,來浸潤生命!整節課,不能讓學生產生一次真實的感動,不是一節好課。
一次會心的微笑。一堂好課必須形成學生的興趣和持續學習的動力,這就要求:教學過程流暢,知識過渡自然,課堂氣氛活躍,“形”散而“神”聚。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準確,要環環相扣,要能不斷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地“思”起來、“活”起來。但課堂氣氛的活躍并不是簡單的歡聲笑語,更不是膚淺的師生對話,而是教師與學生間心靈的碰撞、情感的溝通,是師生互信、互動的一種美好境界,是師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學習中分享快樂的一種情感體驗。